初冬时节,岱宗之麓。一场关乎中国医药产业未来战略走向的深度对话,于 11 月 10 日在第四届泰山医药论坛上展开。在中国经济寻求高质量发展转型、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的背景下,本次论坛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整合」 与 「共生」 将是引领行业穿越当前周期、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框架。这一战略的确立,被视为行业在应对内部增长压力与外部环境挑战时的一次关键战略转向。
回响与开局:国家战略定调产业新议程
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中国正在规划其长期产业发展路径的关键时期。国家对于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国工商联医药业商会会长、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浩宇的开幕致辞,为产业如何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进行自我调整,设定了基调。
他指出,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是决定未来产业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其发言的核心信息在于,面对全球技术竞争,中国医药产业必须将创新投入置于前所未有的优先位置。他援引的 「三个不相信」 精神,作为一种激励企业家在复杂环境中展现韧性与执行力的号召,在与会者中引发了共鸣。
「整合与共生」:一份重构产业的未来蓝图
如果说徐浩宇的发言确立了产业的宏观航向,那么全联医药业商会副会长、法政集团董事长王广发的主题报告,则为这一航向提供了具体且可操作的战略蓝图。作为一位在医疗、教育、法律和民间外交领域均有深厚背景的跨界企业家,他的视角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维度。其题为 《开启医学新纪元:迈向整合与共生的未来医院》 的报告,系统性地阐述了 「整合」 与 「共生」 的双螺旋发展范式。
「整合」:对内重塑价值链效率。王广发的核心论点是,产业增长的下一引擎将来源于对内部资源壁垒的打破。他提出的 「院企整合」,旨在建立一个从临床需求洞察、到药品研发、再回归临床验证的敏捷闭环,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医药研产销的线性模式。而 「技术整合」 则强调,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必须作为基础设施,深度融入产业全链条,以驱动根本性的效率革命。
「共生」:对外构建多元化生态。报告的另一关键洞见在于,单一的公立医疗服务体系与单一的医保支付体系,已难以完全满足中国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王广发倡导的 「公私共生」,旨在推动非公医疗与公立医疗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以优化整体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他呼吁建立的 「支付共生」 体系——即由政府、社会、商业保险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支付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行业长期创新激励不足、支付压力集中的一项根本性制度安排。
这一战略构想在与会者中产生的深刻共鸣,在当晚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得到了印证。在盛大的晚宴环节,王广发先生被授予全联医药业商会 「杰出贡献奖」,以表彰他长期以来对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与此同时,他所领导的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也荣获 「新时代践行社会服务责任民营医院」 奖,这一双重荣誉,彰显了其前沿理念在实践层面的成功落地与广泛的社会价值认可。


从蓝图到行动:驾驭全球变局的务实手册
在全球商业合作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王广发基于其国际交流经验提出的策略显得尤为务实。他主张,应更多倚重非政府渠道的智慧与网络,以 「静悄悄地引进来,静悄悄地走出去」 的低调务实方式,维持并深化在技术、人才与资本层面的国际合作。这一观点,为渴望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国医药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提供了一种极具操作性的风险管理与发展路径。
通过 「泰山论 『药』」 巅峰对话以及多个精准对接的平行分会,本届泰山论坛的意义已超越了一场单纯的行业思想峰会。它正致力于将高层次的战略共识,转化为具体的资本、技术与市场合作,标志着其正从一个思想平台,加速演进为一个促进产业资源高效配置的引擎。
可以说,第四届泰山医药论坛不仅是中国医药产业的一次年度盘点,更是一个预示行业未来走向的关键风向标。其释放的 「整合」 与 「共生」 两大核心信号,预示着中国医药这一庞大而关键的产业,正以一种更具系统性与战略性的思维,主动应对内外挑战,为其未来十年的发展轨迹进行着审慎而深刻的重绘。对于全球市场的参与者而言,这是理解中国健康产业未来演进逻辑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时刻。
开启医学新纪元迈向整合与共生的未来医院——王广发董事长在第四届泰山医药论坛上的主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医药界的同仁们:
今天,我们齐聚第四届泰山医药论坛,共同探讨行业的未来,这对于推动山东乃至全国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凡的时代意义。医药事业,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它不仅是 「健康中国」 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基石,更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核心支柱。当医疗、科技、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核心标尺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医药事业正站在一个充满无限潜能与广阔空间的历史新起点。
时代坐标:医药事业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核心定位
回望历史,我们早已告别了 「华佗无奈小虫何」 的年代。今天,在国家战略的强力驱动下,中西医结合的深度探索、中药研发的持续创新,以及中国本土药业对进口产品的有力替代,共同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创新力量。生物制药、干细胞研发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必须认识到,医药不仅是改善民生的事业,更是关乎国家地位与综合国力的战略性生产力。当中国的临床医学、医疗服务与医药科研能够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时,那将是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有力彰显,也是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迈向世界前列的坚实保障。
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以在座各位为代表的非公医药企业,作为中国医药产业的龙头力量和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产业现代化、自动化,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伟大历史使命与责任。
核心范式:以 「整合」 与 「共生」 构筑未来发展之路
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今天希望围绕四个字展开——「整合」 与 「共生」 。这不仅是方法论,更是我们观察和塑造行业未来的核心思维范式。
首先,是 「整合」——打破壁垒,重塑产业价值链。未来的发展空间,来源于高效的资源整合。
院企整合:医院与药企的直接、深度合作,是未来医药临床创新发展的根本基石。我们必须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科研成果平台与转化交易中心,形成从临床需求到药品研发,再回归临床验证的无缝闭环,让医院成为药企创新的 「策源地」,让药企成为医院技术进步的 「加速器」 。
技术整合: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医疗医药市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主动将其融入药品研发、生产制造与临床应用的全过程。与此相伴的,是对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这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 「共生」——构建多元参与、价值共享的健康生态。未来的医疗体系,将是一个多元主体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
公私共生:单一的公立医疗体系,已不足以应对国家财政的压力,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医疗保障需求。近年来,国家多部委相继颁布一系列规定,正是为了给公民办医联体、技术合作、专家导流创造宽松且规范的发展环境。非公医疗机构所具备的灵活体制机制,使其成为国家医药卫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 「生力军」 。我们应与公立机构协同发展,共同支撑起服务全民健康的强大网络。
支付共生:我们必须逐步告别并最终结束过度依赖单一医保支付的时代。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必然是受益者个人、国家、社会以及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共同参与、风险共担的多元化支付体系。建立完善的导流系统与多元医保体系,是医疗机构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大势所趋。
全球视野: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以民间智慧务实破局
当前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官方层面的合作在某些领域面临暂缓甚至暂停的挑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停下脚步。我本人昨天刚结束在美国的行程,历时一周,横跨五个州,与我们过去二十年间合作的数十所大学进行了深度交流。我深切地感受到,尽管在一些被禁止的专业领域合作受阻,但在另外的学术领域,我们依然可以就高精尖人才培养、医疗新技术研发等议题进行可行性探讨。
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当官方渠道面临阻力时,我们必须依托 「民间外交」 的思维与智慧。政府可以支持和依靠我们的民间力量,去开展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 「静悄悄地引进来,静悄悄地走出去」,不必大张旗鼓,而是务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我本人作为美国某药学院的终身教授,深感将海外的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我们之间的合作,辐射到各高新药业集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的合作空间依然广阔,善用这份空间,是我们应对当前挑战的战略选择。
立身之本:合规治理、战略定力与高质量发展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幻,自身的规范与强大才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
将 「合规」 内化为战略思维:过去,我们一些企业在海外受到处罚,根源在于对国际游戏规则的不熟悉。今天,要建立 「法治中国」 的战略思维,我们从事跨国研究与合作已有 25 年,深知只有合规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国家近年来从多部委层面密集出台法规,正是为了引导行业依法合规地创新发展。对于国家医保基金使用等禁止性规定,我们必须视之为不可触碰的 「红线」,通过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为企业赢得健康的发展空间。
保持战略定力与发展活力: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博弈中,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战略定力。作为企业,我们同样需要这种定力,要契合、服从国家意志,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保持自身发展的航向。同时,我们也希望相关政策在执行中能够 「放管结合」,避免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切实依据 《中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保护和激发我们非公药业的发展活力。
各位同仁,我们必须高举可持续、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旗帜。让我们以今天的论坛为契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公益事业,健全自身的合规体系。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泰山医药论坛这样的平台,持续为国家建言献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行业依据。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服务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健康进步,贡献我们这一代医药人的智慧与力量!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