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攻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正在迈出一个大发展大跨越的阶段。对标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我们国家也在努力推进粤港澳、环杭州湾、渤海湾三大国家湾区战略。一旦建成将形成,南北中三大湾区带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史诗级画卷。
“环渤海地区正在形成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以辽中南、山东半岛地区为两翼,以山西和内蒙古为腹地,带动“三北”、辐射东北亚、对接“一带一路”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当前渤海湾区经济一体化建设涉及渤海湾区经济的八个省市,即:京津冀、山东、江苏、辽宁、 吉林、黑龙江。与其他两个湾区相比,渤海湾也具备标志型引领城市比如北京、天津、唐山、大连、青岛等。但渤海湾区也有一个巨大的缺陷问题就是交通闭环没有形成。在这个圆形的区域内,其中一段存在缺口,那就是大连到山东胶东一带,只能绕行1000多公里而无法有效直线到达。
为了实现湾区内的互联互通,带动环渤海湾区以及东北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大发展,我建议要加快以渤海湾隧道为基础的环渤海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将这一区域打造成为中国北方的世界级湾区平台。
环渤海湾区建设的区位和人口优势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被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华北大平原“C”字形所环抱。覆盖面积遍及大半个中国,是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主要出海口,是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的通道。渤海湾区建设具有巨大的人口和区位优势。
渤海湾的推进可以把东北三省和山东的人才与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山东这样一个经济强省的支撑作用, 也将有效地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山东 1 亿人口和东三省 1.2 亿人口加在一起,占到全国 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再加上周边几个国家(俄罗斯 1.4 亿人 口、蒙古近 3 百万人口、日本近 1.3 亿人口、韩国约 5 千万 人口、朝鲜近 2 千 5 百万人口),将形成极大的市场体量和人才资源储备。
环渤海湾建设的国家政策优势
当前正值国家大力推动湾区建设以及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关键时期,国家层面对环渤海湾建设的期待巨大。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被定为为带动中国整个北部地区辐射东北、西北以及内陆发展的发动机。而这个作用的充分发挥也依赖与湾区内部发展的状态和成果。因此国家目前会大力支持区域内的联动整合,打通区域内的“淤结”,对湾区的经济腾飞发展势必全力支持。
环渤海湾建设的国际形势以及超越经济的国际意义
环渤海地区还有其独特的国际地缘优势。那就是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区域。是连接中国大陆与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的枢纽中心。而近期来看,东北亚区域正在面临一个世纪机遇,那就是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一体化成为可能。自从金正恩委员长领导朝鲜以来,尤其过去2年其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带动朝鲜半岛走向无核化以及长期和平的努力已为世人所知。两次金特会晤以及多次来华之旅都标志着朝鲜要走向和平发展的决心。而同一时期,面临特朗普上任以来的美国亚太政策调整,中日两国都在寻求对彼此关系的调整。两国关系已经逐步转暖。这些都为东北亚地区一体化打下来良好基础。这也为环渤海湾的建设和未来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基础。
打通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直接互通互联,不但能够促进国内东北、华北以及内陆西部经济发展,同时也将朝鲜、韩国、俄罗斯、日本区域内的国家深度整合,从而大大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融合,从而为东北亚地区的长期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提供一个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打通交通缺口建设连接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的隧道以及环渤海高速公路网的重要性紧迫性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城市发展的拉动。大连是东北发 展的领头雁,总书记两次考察辽宁大连并作出重要讲话,孙春兰副总理考察调研大连并提出要求。重塑大连影响力,实际上就是以大连引领东三省现代产业转型的发展。青岛具有 国际竞争力,背靠山东、资源丰富,与深圳、上海、香港有 着广泛的合作前景。大连和青岛隔海相望仅百公里,合作有 着天然的纽带和联系。
以山东青岛、烟台海岸距离最近的支点,加快建设连接 大连和青岛的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建设高铁、高速公路, 缩短大连和青岛的距离,以便捷交通实现互联互通,让大连 引领东北发展,有助于渤海湾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建设沿海高速公路,连接连云港、日照、青岛、烟台、 大连、丹东等城市,打造 4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旅游景观, 链接京津冀、东三省、山东、江苏八个省市。
要加强面向海洋、生物、医学、医药、商品、流通、港 务疏通的科研。实现发达省山东的产品、海洋生物制药研究、 发达港运,面向五个国家的贸易,提升中日韩未来的共同发 展环境。
以青岛和大连为引领,扩大大连教育、人才、高科技、 资本的引进,连接沿海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国际城市中心。 以辽宁为全面振兴的基地,加强现代化高精尖人才、技术、 教育的引入,实现现代产业发展,完善医疗和教育等公共配 套,提升国际化水平。重点城市只有实现了对所在区域发展 的拉动作用,才能真正地牢固树立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 重要地位。
综上,青岛、大连建立紧密合作,共同引领渤海湾区发 展,辐射东北亚。加快建设大连、青岛海底隧道以及高铁、 沿海高速公路,促进渤海湾区跨越式发展。
创新建设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海底隧道以及环渤海湾高速公路网的国际合作模式
目前关于建设海底隧道的工程技术性论证已经基本结束,对于建设海底隧道的技术问题已经没有太大问题。但工程迟迟未能开工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两点:第一,巨额的资金投入;第二,建成后的未来收益。
通过我们上述论证对海底隧道以及高度公路网的经济和政治甚至国家战略收益已经比较清晰。经济收益可以打通环渤海经济湾区的交通断点,将“C”子缺口补齐称为“O”字闭环,这将无疑会大大提升整个湾区内部的沟通与融合,促进湾区内部的资源整合与调配。从而让一个拥有近3亿人口的市场从中国北部崛起。湾区建设也将带动包括朝鲜在内的辐射区域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发展进程。无论是经济还是国际和平都符合我国的重大国家利益,是我国国内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
关于第一点巨额资金问题。我们可以创新性地尝试“政府间的公私合营“GPP”模式,将这一工程打造成“一带一路”多国合作的标杆性工程。
参照当前比较成功的PPP合作模式,将渤海湾隧道工程在内的互联互通网络建设进行国际招投标。同时参照当年英法比等国推进“英吉利海峡隧道”模式,以中国牵头,联合韩国、朝鲜、日本、俄罗斯、蒙古等直接相关国家的政府共同推动为此项工程做好背书。同时吸引这些国家在内的多国跨国公司对项目进行前、中、后期的招投标。同时吸引包括亚投行、亚开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参与工程的投资。中国政府可以作为前期投资方来提供启动资金,同时欢迎公私投资方一同参与,从而最后共享成果。
我们前面有英吉利海峡隧道的经验积累,有中国政府的强大支持和亚投行的运作经验,有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积极参与。这一工程势必会超越国家层面的经济振兴战略,而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标志性的地区合作和发展的样板。我期待未来能够看到这一伟大工程开工并取得造福数亿域内外民众的成就。
本文转自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公众号